一、2017年工作总结
1、聚焦质量提升,促进供给升级。推动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完成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最终答辩和现场评审环节。组织开展2017年镇江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指导企业争创品牌,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开展“质量流动诊所”活动,组建“质量专家顾问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质量诊断、质量改进辅导,推动企业完善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开展“百企千人”培训行动,分梯次组织百个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和千名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企业质量骨干和管理能手。开展“城市质量精神”表述语网络公开征集,从征集到的千余条表述语中选出符合我市特点的“城市质量精神”表述语。
2、聚焦标准引领,推动产业振兴。指导企业参与各级各类标准的制、修订,2017年我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80项,企业标准网上自我声明公开2400多项。推进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2个国家级标准化项目、7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省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5个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考核验收。目前我市在建标准化试点项目32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已为企业争取上级标准化项目经费115万元。今年3月,成功建成全市首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眼镜光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聚焦计量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指导48家单位通过计量确认,达到先进计量管理水平。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监管,为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和能效测试。国家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组(p.V.T.t)建成并通过验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积极与中国计量院合作,在市计量中心建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镇江低碳计量技术示范基地”,引进国家最高级计量技术机构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提高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懈努力,我市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全国首家“国家低碳计量试点城市”。
4、聚焦安全监管,筑牢安全屏障。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对全市在用59130台特种设备进行分类监管,对C类使用单位加大检查频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向企业发放安全责任告知书8928份。组织开展全市电梯、十九大前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7大专项行动,检查使用单位1069家、设备2322台,督促整改隐患358条。“96333”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今年以来开展现场应急救援466次,解救被困人员929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5分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妇幼用品等10类产业为重点,组织对儿童服装等13类400批次产品分批开展市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
5、聚焦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取消“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等3项行政权力,下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3项行政权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许可从承诺件改为即办件。质监窗口取消行政许可办件收费,今年已受理各类办件4693件,群众满意率100%。打造“质监检测直通车”服务品牌,通过“互联网+检测服务”的新模式,开展直通车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检验检测服务,为全市579家集贸市场和农村医疗机构的11000余台件在用计量器具进行免费检测,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导向,助推质量共治。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完善大质量工作格局,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理念、培育质量文化,增强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加大质量宣传,让追求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努力营造质量共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强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高标准对标苏南,持续加压奋进,以质量品牌建设为引领,引导企业积极推行精致生产、精细化服务,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发挥品牌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打造拳头产品,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
三是强化技术标准引领,助推经济升级。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以标准化带动产品名牌化,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进省级标准化试点和团体标准建设,将创新成果提升为标准优势。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参与或主导标准研制,推动我市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积极争取更多的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我市。加快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占领标准制高点,掌握市场话语权。
四是狠抓能源计量工作,助推低碳发展。深化“镇江市能源低碳计量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计量检测、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和节能检测机构为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能效测试等能源计量技术服务。推进国家低碳计量试点工作,将计量技术和手段更加有效地融入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为其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可靠的记录数据支撑和保障。探索开展对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的研究,着力打造低碳计量“镇江模式”。
五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助推效能提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加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力度,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检验检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大力开展基层人员实务操作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培养质量骨干和管理能手,全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